路遥生前好友评电视剧《人生之路》昔日经典释放出崭新时代价值
作者:张伦
电视剧《人生之路》开播了,这使我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陕西省甘泉县和路遥在一起的往事。《人生》小说是路遥1981年在陕西省甘泉县政府招待所写成的。八十年代初我任职中共甘泉县委办公室主任兼团县委书记,我在甘泉县招待所经常见到路遥、与路遥交流思想。
当代作家路遥被誉为“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在他的成长历程中,陕北的三个地方对他至关重要:榆林市清涧县,是他的出生地;延安市延川县,是他的成长地;延安市甘泉县,是他的创作福地。对于甘泉县,路遥情有独钟,称它为“亲切的小县城”,并充满深情地写道:“这是一块永远不会忘记的土地,一条永远留在心间的小路。以后我每次北上路过甘泉,总要透过车窗深情地瞭望这个地方,胸口不由得一阵阵发热。”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初期,路遥多次来到甘泉采风和创作,其代表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第三部,都是在甘泉县城完成。路遥曾多次表示,甘泉是他创作的“风水宝地”,这里铭刻着他“一生中度过的美好的日子”。陕北的胸怀是博大的,她就好像一位贫穷而又乳汁丰富的母亲,无论怎样幼弱的芽儿漂泊到她的怀里,她都会以无限热诚的爱接纳它,随着幼芽的长大、成熟,就会远离陕北,飘向全世界,但是母亲却永不知抱怨,这就是陕北,就是陕北大地,就是陕北灵魂!路遥作为陕北大地走出去的忠实儿子,他的灵魂和生命化成的全部创作,已经与生养他的亲爱的黄土地融为一体,并将永世长存。
去年八月,闫爱华先生带队在路遥家乡清涧拍摄剧版《人生》时,我曾去剧组探望,欣喜于他们在用路遥之精神,续写人生之华章。近日又有幸先睹为快,回想当年路遥写作人生时,我还是风华正茂,如今我鬓发苍然,但这部《人生之路》,却让我在咀嚼品味间,仿佛是曾经之我和今日之我在围炉欢谈,也许这就是对路遥先生最好的怀念吧。一念至此,披衣秉烛,写下这篇小文,与同我一样怀念路遥喜爱这部《人生之路》的读者分享一点我的感受。
电视剧《人生之路》取材于路遥名作《人生》,在青年高加林与命运的几重交手中回望了一代人的奋斗故事。剧集在原本人物设定的基础上做了时空延展,并基于此展开了更悠远的人物命运,原著中青年面对未来的无措与彷徨,在时代的浪潮发展中有了答案。
原著《人生》关于“抉择与命运”的深剖曾叩问几代读者。该作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路遥于1982年刊发在《收获》杂志上的中篇小说,一经问世即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后来更是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可以说这本书影响了一代人的青春,也使得高加林成为198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形象之一。高加林在人生拐角处的几番命运抉择,展现出八十年代乡村青年的挣扎与希冀、渴求与奋斗。
而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创作初心,正是试图通过对高加林和刘巧珍们的人生之路、奋斗之路的延伸,来与当下年轻人同频共振。剧集本质仍是一个青年人的故事,高加林身上勇敢又踌躇的特质也在其中得以延续。他有青年人的理想和热血,也有青年人的迷茫和急躁,这份复杂性为这个人物增添血肉使他更具真实感。剧中高加林在经历高考失败、乡村教师被辞退、县城通讯员被开除等接连重击之后,回归乡土重新变成一个农民,但他的个人理想却并未止步于此,在困顿与振作的轮回中,习得了脚踏实地的心境、酝酿出一鸣惊人的本领。他的际遇像每个青年人正在经历的一样:有着向上的渴望却难逃现实的无常,最终在世事洗练中实现成长。在众多年代剧的男主角中,高加林的形象爽感寥寥,但却有“真实”可贵。青年观众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一种身边朋辈的亲切感,进而才愿意在围观高加林生活的同时,体悟命运的无常与抉择的关键,收获豁达、向上的生活态度。
小说《人生》的经典故事实际由过去的“时代”亲笔写就,电视剧《人生之路》则是后来的“时代”对这一叙事的焕新。原著中高加林的命运波折有着鲜明的年代特色,但高加林的奋斗与挣扎,确是每个时代青春梦想的共同注解。剧集将叙事时空向八十年代之后延展,城市与农村的地理隔阂不断衰减,文明与落后的文化鸿沟渐渐弥合,随时代变迁高加林的人生场域不断扩展,时代潮流的滚滚向前与高加林的文学理想产生共振,于是二者相互成就。高加林之外,刘巧珍、黄亚萍、高双星等青年的人生在剧中也有了更大的挥洒空间,他们走出乡土、走向更广阔的人生疆域。时代续写了故事,延续了最有价值的内核——漫长的人生之路,青年该如何不弃本心,把握好每一个人生关键处。
概言之,电视剧《人生之路》脱胎于严肃文学,展现作品的深度与广度,“人生的路很长,要紧之处只有几步” 的人生启示声音嘹亮,昔日的经典释放出崭新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为今后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提供了优质的范本。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